今年以来,贵州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等重大决策部署,着力降低融资成本,全力助推实体经济。截至5月末,全行融资余额1571亿元,较年初增加226亿元。1至5月上缴税收7.42亿元。主要工作措施:
大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一是通过引进省外资金降低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就是资金价格,取决于资金供求状况。贵州银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各种产品从省外引进资金,扩大我省资金供给,从根本上改善资金供求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是通过下调贷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从去年到今年5月末,合计为全省各类企业降低利息193笔。
三是通过推广票据业务降低融资成本。贵州银行成立以来,率先在全省大力推广票据业务,既扩大了融资规模,又从省外引进资金,还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某国有企业2015年以来,在贵州银行累计开出一年期的电子商票15亿,置换流动资金贷款,平均降低融资成本1.5个百分点,节省利息支出2200万元左右。为某医院提供一年期电子商票1亿元替代贷款,为其节省利息支出约150万元。合理使用票据替代流动资金贷款,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是通过支持发行债券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资源整合和同业合作优势,积极支持、推动和协助我省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和公司债,共推动21家客户成功发债近100亿元,平均价格5%左右,促进我省企业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购买地方政府债券246亿元,平均价格3.3%,大幅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成本。
五是通过保本微利扶贫降低融资成本。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发放农户贷款,降低农民融资成本。比如:以基准利率(1年期4.35%)发放贷款3000余万元,支持盘县海坝村1000余户农民建设小康房;以基准利率发放贷款1.5亿元,支持六盘水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种植猕猴桃和发展农旅一体化。在支持农村和农民“两权抵押”贷款上,率先出台指导意见,给予利率优惠,让扶贫龙头企业和老百姓得到实惠。
发力支持供给短缺领域
针对扶贫、旅游、医疗卫生等供给短缺的领域,专门成立了扶贫及县域金融部、旅游金融部和大健康医疗行业部,以专业的团队开展专门的金融服务。
一是助推大扶贫战略实施。首先,与各市、县政府一起建立扶贫发展基金,大力助推集中连片贫困区域脱贫攻坚。将贫困地区农村交通、水利、环保、教育、医疗卫生、旅游以及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等都纳入政府投资基金范围。目前已落地铜仁贵银武陵山扶贫投资发展基金60亿元、毕节贵银中科扶贫发展基金50亿元。其次,大力支持基础设施扶贫。累计投放贷款90多亿元支持全省贫困地区建成“美丽乡村小康路”1.5万公里,投放贷款4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骨干水源工程。第三,大力支持民生扶贫。创新推出“养老贷”金融产品,按照基准利率投放贷款近6亿元,支持了1.7万户困难群众顺利参保,有效解决全省部分困难群众无力补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难题。第四,扎实推进党建扶贫工作。按照省委党建扶贫统一安排,继续选派干部开展定点帮扶。在行内建立领导干部定点帮扶贫困地区县支行制度,将定点帮扶效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坚决贯彻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把丹寨县作为我行重点对口帮扶单位,成立贵州银行帮扶丹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快贵州银行丹寨县支行筹建步伐,加大对丹寨的融资支持力度,助推丹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支持全省“百院大战”和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助推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以来,已审批通过大健康医药行业贷款39亿元,特别是支持全省45个县域的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已累计审批贷款27亿,正在逐步投放。
三是助推大旅游行业发展。累计为我省“5个100”中的“100个旅游景区”提供融资38亿元,支持了黄果树-龙宫生态度假旅游、贵阳修文桃源河景区、铜仁十里锦江景区和九龙洞、转塘等风景区建设。当前,我行已通过基金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并正在抢抓我省旅游“井喷式”大发展的机遇,把全省旅游特别是具有区域标志性旅游概念的景区作为支持重点,直接融资与银行融资结合,通过项目贷款、并购贷款、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方式多渠道解决项目资金需求。
四是助推地产行业去库存。在积极发展个人按揭贷款业务的同时,加强与政府安置房团购的合作,强化信息沟通和联络机制,有效促进银政企三方互惠合作,为房地产去库存作出积极贡献。截止目前,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共有4个与当地政府开展扶贫搬迁安置房团购合作,共计消化存量房2593套,销售面积27万方,销售金额5.74亿元。
五是助推教育事业上台阶。积极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职校、示范性高中、民族中学、贵州大学城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融资余额达42.83亿元。
全力助推实体经济增长
截至2016年5月末,通过表内贷款和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余额为332.26亿元。今年前5个月,累计向实体经济投放表内贷款76.31亿元,重点支持了建筑、商贸、制造等行业的客户。
一是通过完善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认真学习贯彻《贵州省银行机构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考核暂行办法》和《贵州省银行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产品奖励暂行办法》,不断完善内部经营考核机制,把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三农”、“三个不低于”等指标纳入分、支行综合绩效千分制考核,把任务落实到分、支行领导班子,按季考核兑现,进一步增强各级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压力和动力。
二是通过加快渠道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我行成立以来,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机构建设步伐很快,经营机构已覆盖全省9个市州,达到173家。目前,我行正在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进县域机构全覆盖,在时间紧、任务重、成本高的情况下,强化组织保障,狠抓任务落实,加强统筹调度,开辟绿色通道,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新建的34个县域支行在10月底前全部开业。同时,持续加大ATM、POS等自助机具的投放力度,大力发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加强电子渠道建设,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三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激发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首先,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押等“贵银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流程控制,为有订单、有市场的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累计发放供应链金融贷款450亿元,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其次,创新推出“银行 政府(担保公司) 企业三位一体”的“银政通”融资模式,在黔南贵定、铜仁沿河等地推广,已支持小微企业111户,发放贷款1亿元。积极支持我省产业园区、农业示范园区企业发展,累计发放“黔园信贷通”贷款5320万元。同时,我行又与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合作,推出了“银税贷”业务,只要小微企业在税务系统中的纳税信用评级达到B级及以上的,即可向我行申请无需担保的信用贷款。第三,加大金融扶贫产品在准入、价格、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研发“创业贷”、“乡村旅游贷”、“电商贷”、“惠农贷”、“富农贷”等一批适合贵州扶贫开发实际的特色金融产品。
四是通过实施投贷联动,挖掘服务实体经济的潜力。与中科贵银产业投资基金联手,为全省企业提供商行 投行的综合金融服务,全力推动省内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参与发起设立贵州省农业投资担保公司、贵州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和支持脱贫攻坚的力度。
五是通过强化银企合作,形成服务实体经济的合力。针对经济持续下行、企业经营困难、还款压力大的情况,与我省实体企业共度时艰,坚持不抽贷、不惜贷,通过调整还款安排、贷款重组、降低利率等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还款压力。(周贵昌 陈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