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金融的力量不可或缺。作为新成立的一支金融新军,贵州银行在自身实力还不强的条件下,认真履行本土银行的职责,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勇当金融扶贫的“排头兵”。省委、省政府的号令指向哪里,贵州银行就冲向哪里。
从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及县域金融部,到出台《“十三五”金融扶贫工作规划》《大扶贫金融服务方案》,贵州银行始终紧跟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产业扶贫打先锋
按照省政府下达的扶贫产业子基金工作任务,贵州银行迅速成立由党委成员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对全省九个市州分行进行分片包干,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子基金的调查、审批和投放。短短两三个月,贵州银行向安龙县优质商品猪养殖一体化项目投放11000万元、向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基地及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投放3529万元、向桐梓县黄莲乡300万公斤保鲜竹笋生产加工建设项目投放4000万元……随着一个个扶贫产业子基金的投放,一大批贫困群众在农村产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脱贫路子。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贵州银行投放扶贫产业子基金54笔,金额4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投放的产业子基金项目能够带动贫困农户超过3万人,建成后贫困户户均增收可达5000元以上。
仁怀市农村贫困户蒋后军、雷以学,原来的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贵州银行投入2.5亿元支持仁怀市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红粮产业发展项目,两人被吸纳到当地红粮种植产业中。通过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可以拿到120元劳务费,每年平均务工时间约90天左右,务工年收入达10800元。加上高粱成熟后保价出售,让两人的年综合收入增至14100元。
“贵州银行不愧为贵州人民自己的银行,小康路上,关键时刻,多亏贵州银行出手。”9月27日,在六盘水红阳大用镇猕猴桃基地,基地负责人熊兴顺由衷地说。作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随着猕猴桃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猕猴桃产业链融资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贵州银行扶贫产业子基金及时解决了六盘水红阳猕猴桃产业发展难题。产业得发展,百姓得实惠。六盘水的红阳猕猴桃产业带动农户7181户28873人,每户增收4379元。刘圣英是大用镇骂冗村典型的贫困户,原来靠种包谷和打零工,年收入不到2000元。如今,猕猴桃产业发展在家门口,59岁的她也尝到甜头,土地参股可以分红,劳务务工还有收入,一年下来,净收入就超过4000元。
在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最近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扶贫产业子基金,多彩贵州首创新。贵银专班不怕苦,响应省委省政府。全行上下一条心,铜仁行动如雷霆。梵净山下冷水鱼,养殖增收岁岁余。松桃脱贫欧标猪,来年全部胖嘟嘟。黔东首郡养黄牛,思南致富不发愁。佛顶山下赏鸳鸯,铁皮石斛保健康。沿河沙子空心李,酸甜可口吃不腻。还有绿壳土鸡蛋,农户挣得大满贯。一县一业政策好,脱贫致富少不了。贵银扶贫响当当,奋力同步奔小康。
据了解,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和中秋长假期间,贵州银行在铜仁、黔东南等地的工作专班仍然在加班加点地开展项目调查评估、审查审批,为节后加快扶贫产业子基金投放做好充分准备。
党建扶贫动真情
“龙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看他细皮嫩肉的,心就在想,这上级给我们派了个白面书生,到底能不能管用啊?现在‘白书生’变成‘龙书记’,我们展良村从弱村变强村。”这是丹寨县龙泉镇展良村村民对贵州银行派驻该村第一书记龙光辉的肯定,也是对贵州银行的认可。
展良村共有人口2317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展良”一名十分美好,然而当地老百姓生活过得并不那么美,村子贫困发生率高达30.25%,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134户505人。
2016年初,为了帮助展良村实现致富梦,贵州银行指派黔东南分行客户经理龙光辉到展良村担任村第一书记。龙光辉到任后,以助推群众脱贫为己任,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村民亲切叫他“龙书记”。
1500米机耕道、两条3000米农业路建成,当地老百姓告别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历史;30万元河道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展良人再也不愁灌溉和人畜饮水;新建54亩红提子基地、35亩精品葡萄、126亩蔬菜、5亩蓝莓,单一化产业格局变成多元化。
在龙光辉的带领下,展良村旧貌换了新颜。在龙光辉的努力下,贵州银行向村合作社1500万元授信成功落地,捐赠的12万元办公设备顺利到位;向贵州银行争取到500万元帮扶资金,向县扶贫部门争取到帮扶资金100多万;建立展良村与贵州银行、贵州合力超市农产品销售渠道……一年多时间,龙光辉带着村民一步一步走向致富道路。
作为丹寨县的对口帮扶单位,贵州银行专门成立了对口帮扶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贵州银行丹寨金融扶贫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探索“企业包村帮扶模式”。在加快网点建设、加大信贷支持,推动项目储备、选派干部挂职等驻村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真情真心开展扶贫定点帮扶。
2017年8月,在丹寨县举行的贵州银行结对帮扶丹寨县脱贫攻坚捐赠仪式上,贵州银行向丹寨县捐款3616万元,主要用于完善丹寨县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体系;改善贫困乡村住房安置、村寨整治等基础设施;培训贫困群众,提高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为特色产业注入启动资金,增强丹寨县自我发展能力。丹寨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刘蔚感慨地说,贵州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主动帮扶丹寨县,充分体现了贵州银行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落实行动快,充分体现了贵州银行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丹寨县人民的深情厚谊。
对丹寨县的对口帮扶,只是贵州银行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全行上下,从总行党委成员到基层行普通党员,都积极投身于党建扶贫的事业中。全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结对帮扶、爱心捐助、抗灾救助等各种形式开展党建扶贫,先后向镇宁县毛粟村、盘县韭菜坪村、余庆县白泥镇、石阡县青阳乡捐资100余万元;向松桃县芭茅村捐款100万元,支持当地洪灾之后的家园重建和恢复生产;向毕节市七星关区千溪乡捐款100万元,支持当地扶贫开发;向黔西县海子村捐款500万元......
教育扶贫强基础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是百年之本,更是发展之基。贵州银行紧紧抓住“扶智”这一关键,将金融支持教育事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帮助贫困地区改善教育环境、巩固教育基础。仅2016年,贵州银行就为全省“普十五”教育项目发放贷款84.6亿元。
距黔东南州雷山县城13公里的大塘镇,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一类重点贫困乡镇。2017年初,贫困户共有1456户,贫困人口5145人。当地老百姓盼望致富,却苦无脱贫的知识技能。要想从根本解决当地贫困落后的现状,必须从教育上下功夫,阻断穷根的代际传递。
作为全镇“最好”的小学,大塘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依赖财政拨款。每年只能购置几样小件教学设施,想像县城小学一样做到教学设施齐全曾经是全校师生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6年底,依托贵州银行“普十五”整体授信,大塘小学获得教育扶贫贷款2000万元。资金到位后,大塘小学改善校园环境,配齐教学设施,在几个月时间内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好学校”,让大塘山区包括465名贫困生在内的1528名在校学生直接受益,让山区的孩子能享受到城区一样的教育资源。
创新产品增动力
在大扶贫战略行动中,贵州银行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动机”,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助力脱贫攻坚。率先创新组建扶贫基金,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项目建设,其中武陵山扶贫基金60亿元、乌蒙山扶贫基金50亿元、党建扶贫基金43亿元。
同时,贵州银行不断推出支持贫困农户的新产品。在全省“三变”改革的发源地盘县普古乡娘娘山,贫困农民从贵州银行获得户均贷款8万元发展农家乐,并入股村旅游合作社,收入连年翻番。在正安县,贵州银行发放5000多万元移民搬迁贷款,帮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程新元 记者 熊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