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村企,在金融的支持下它正成为集体经济的顶梁柱。
这是一条山路,在金融的支持下它正在一寸一寸地延伸,以前的天堑马上眼看就要变成通途。
这是一颗野果,在金融的浇灌下它是老百姓眼中的金果。
……
携手村企奏强集体经济曲
“贵州银行提供的这笔贷款,我们将用来扩大生产规模,再开2个车间,引进4条生产线。”十九大代表、岩博村党委书记、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一边带领贵州银行客户经理参观生产线一边说。
位于盘州市淤泥乡大山深处的岩博村,全村80%的村民是彝族。2001年,岩博村创办村办集体企业岩博小锅酒厂。2013年,由村民入股,岩博小锅酒厂改名为盘县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同年8月,经过资源整合,盘县岩博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随着品牌的提升,岩博酒业现5000吨每年的生产能力已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公司急需提升生产能力。
贵州银行盘县支行客户经理刘涛专门负责产业扶贫。十九大召开之后,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跑扶贫项目。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已经先后跑了五次。
“岩博酒业是一家带动脱贫的示范企业,通过让村民入股,带动1000多名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安置就业,解决当地260个劳动力就业,并且发展势头良好,符合我们产业扶贫的各项条件。”贵州银行客户经理刘涛说。
11月下旬,贵州银行盘县支行收到岩博酒业产业扶贫贷款申请,刘涛和同事三天两头往岩博村跑,目的就是争取早日将扶贫贷款发放到岩博酒业账户上。11月末,从贵州银行总行传来消息,岩博酒业申请的5800万元产业扶贫贷款顺利通过审批,剩下的工作就是抓紧时间完善放款资料。
据余留芬介绍,岩博酒业已经做好二期规划,届时产能将有望达到5万吨,就业岗位提升至现在的5倍以上,真正成为岩博村集体经济的顶梁柱。
“我们从收集资料到审批通过,全程只用了一个星期。”刘涛说,贵州银行在支持岩博酒业的过程中,总、分、支三级行开辟绿色通道,一线调查、后台评审等多个条线开足马力工作。刘涛身后不远处,岩博酒业厂房上“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助力“组组通”奏美乡村小康曲
“路通了,样样都好,拿什么东西出去卖也方便。”
“党和国家为我们农民考虑,水泥路真的要修到家门口。”
在镇宁自治县沙子乡顶红村顶红组的一个半山腰,工程队不分昼夜地施工,一条宽4.5米的水泥路正在从顶红村顶红组向国道S354延伸。看着水泥路一天天越修越长,村民韦正香和几名老人没事就要到工地上瞅一瞅,迫切希望这条山路马上就能通。
说起顶红村,这个村在当地相当出名。它出名,是因为独一无二的险,偏僻阻塞的穷。
顶红组到S354省道,总距离4.19公里。这看似不远的距离,却成了挡在顶红组群众小康路上的一道天堑。几年来,附近村寨都相继修通公路,唯独顶红组因为山高地险迟迟没有动,36户、179名群众一个比一个急。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干着急的时候,县里传来好消息,顶红组通组路被列为2017年实施项目,项目所需资金由贵州银行贷款。消息传来,村民乐开了花。
很快,贵州银行客户经理来了,通过实地调查、审批、放款等环节,十九大召开前后,顶红组4.19公里通组公路共获得贵州银行160余万元贷款支持。
“路修通之后,我们准备带领村民发展经果林。顶红本地李子个头大、香脆爽口,价格最高可以卖到60元一斤。”沙子乡武装部长、副乡长韦天祥指着路说。
贵州银行镇宁支行分管交通扶贫的副行长邵荣国,带领团队按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要求,在县交通局、县交通投资公司、贵州银行安顺分行、项目施工点之间四点一线不停地穿梭。在他的带领下,贵州银行镇宁支行支持镇宁的5000多万元组组通贷款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并提前做好镇宁2018年组组通项目申报计划。产业带动奏好群众致富曲。
“贵州银行向我们授信5.8亿元产业扶贫贷款,年利率比一般贷款少2个百分点,以10年算能节省上亿元利息支出。”在盘州两河街道工业园区,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波扳起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在他身后,一个占地面积达750亩超大型刺梨加工厂正在施工。该工厂建成后,将是全国最大的刺梨加工厂。
在盘州,刺梨正在以每年数万亩的规模增长,由于自身独特的营养价值正在被人们广泛加工成各种饮品、果脯、面膜、口服液等。2017年,盘州刺梨人工种植面积达52万亩,全市52万农民在自家地里种刺梨。入股分红、土地转让、基地务工等三块收入让12万贫困群众逐步脱离贫困。
盘州刺梨是贵州银行重点支持的扶贫项目之一,按照规划,贵州银行将在2020年前提供近6亿元融资支持。刺梨加工厂是盘州刺梨产业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在老百姓眼里,刺梨加工厂就是一座聚宝盆,有了它,手中的刺梨就有了销路。
贵州宏财聚农有限责任公司刺梨加工厂办公室主任梁薇薇说,盘州刺梨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名字叫“刺梨王”。这座在建的刺梨加工厂,旗下将会有刺梨饮品、果脯、口服液等十几种产品,届时农民手中的刺梨将以保底价由这家工厂进行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贮存、统一销售。目前,该公司已经与盘州253个刺梨种植合作社签订供销合同,刺梨从种植到销售不用农户承担任何风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解决盘州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刺梨产业链上的收购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盘州刺梨产业总体激活。我们迅速行动,不到一个星期就投放‘刺梨王’加工厂一期项目2.96亿元,目的就是尽快让盘州刺梨形成全产业链。”在“刺梨王”加工厂组装现场,贵州银行盘州支行副行长董其国说。
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朱波介绍,2018年,盘州刺梨全产业链有望全部形成,届时将实现目标产值15亿元,年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我们迅速在全行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全行上下热情高涨、信心倍增。我们将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用实干实绩回报党中央对贵州的关心。”贵州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明尚说。
截至11月末,贵州银行融资余额达2240亿元,较年初新增517亿元,其中扶贫产业子基金100亿元、农村公路“组组通”贷款49.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