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关于我行 > 媒体关注

人民网:老人欲取完存款买保健品 银行巧思妙计保住8万积蓄

不久前的一天中午,一位老人来到贵州银行贵阳兰花广场支行。老人神色紧张,拿了号坐在等候区。他几乎每隔半分钟就看一眼手中的号,显得很焦虑。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老人和支行工作人员都出乎意料……

终于叫到老人的号,虽然只有几分钟的等待时间,老人却觉得好像过了很久。他来到柜台前,还没坐下,就伸手去摸自己口袋里的存折。因有些慌乱,存折差点儿掉到地上。他把累在一叠的三本存折递给工作人员说:“请你帮我把钱都取出来。”柜员大概加了一下三本存折,存款一共在8万元左右。“老人家,都取出来吗?”“都取出来。”老人很坚定。

柜员有些疑惑,这些老人,平时取款大多几百、几千地取。像这位老人这样,一次性取光几个存折上的钱,不常有。柜员又浏览了一下老人存折上的取款记录,跟他猜的一样,老人从没一次性取过这么多钱。这引起了柜员的警觉。“老人家,您取这么多钱,是做什么用呀?”老人迟疑了一下,又见柜员面带微笑,语气和善,就回答:“买保健品。”8万块钱的保健品!柜员一听,就知道,老人可能遭遇了骗局。柜员立即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会计主管。这个钱肯定不能给老人取。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主管在心里飞速盘算。“如果直接跟老人说,可能会引起老人的反感和抗拒。不能硬来,只能智取。”他立即心生一计,让柜员在电脑前操作了半分钟,佯装懊恼地说:“老人家,我们系统突然故障了,暂时不能取钱,请你稍等一下。”趁老人等待的时候,会计主管找来了支行行长和大堂经理,几个人一起陪老人聊天“套话”。跟老年人打交道,是他们的长项。没几分钟,他们就得到了保健品销售人员和老人亲属的电话。他们一个人悄悄通知老人家属;一个人给保健品销售人员打电话了解详情。

电话中,保健品销售一直很谨慎。放下电话,销售就给老人打电话,让他赶紧换一家银行取钱。这几乎证实猜测:这是一个骗局。行长将老人请到VIP休息室,等他的家人赶来。最后,在家人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老人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8万块钱的积蓄,总算保住了。

贵州银行温馨提示:临近年末,诈骗分子异常活跃,针对老年客户的诈骗案件也日渐增加,请广大老年人的儿女,在这方面多提醒老人,防止老人上当受骗。(李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