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改、拓、降”。
看似寻常的四个字,却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2019年以来,贵州银行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从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竖起了民营企业服务的“金”字招牌。截至3月末,该行民企贷款余额204.19 亿元,较年初增加50亿元,增幅28.26%,有力支持了民营企业发展。
“稳”——一企一策,稳定民营企业融资预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将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状况及有关服务举措纳入贷后管理例会范围,努力做到“一企一策”,因事施策。不搞“一刀切”,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对于具备发展前景只是存在暂时性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提前做好授信再融资及重组工作,解决客户临时性资金周转问题,从而保证了客户融资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改”——优化管理,改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雪中送炭,添柴加火。从能做的做起,从能改的改起,制定了民营企业贷款投放目标,完善修订了《贵州银行小微授信业务尽职免责实施细则》,将实体经济支持成效纳入对总行部门、经营机构的KPI 考核。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尽职免责政策的落地等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推动形成“敢贷、愿贷、能贷”的信贷文化。
“拓”——创新服务,拓宽民企融资获得渠道
舒筋活血,开源浚流。创新产品、优化流程,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拓宽民企融资获得渠道。如,结合“4321”担保方式进行小微信贷的批量开发,大力开展此场景下“资产 负债”“结算 代发 理财”等全方位的金融综合服务。
“降”——双管齐下,切实降低民企融资成本
去疴除弊,减压降负。一方面从资金成本着手,探索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管理长效机制。对民营企业实施的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实行让利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支持民企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机制,为民营企业节约担保费用。另一方面从时间成本着手,积极搭建小微网贷系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满足民营企业短、频、快的信贷需求。
这块“金”字招牌,在盛夏阳光的折射下,熠熠闪光,如一池春水,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这块“金”字招牌,正是贵州银行“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生动实践。(肖凡 涂今鸿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