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州频道、多彩贵州网、天眼新闻等媒体报道)
电信诈骗无孔不入,中老年群体尤其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
不久前,安顺的杨阿姨就差点被骗。
9月底的一天,杨阿姨急匆匆来到贵州银行安顺黄果树支行找到大堂经理,要转25000元到一个账户。
杨阿姨是黄果树支行的老客户,大堂经理从未见过杨阿姨如此慌忙,这让大堂经理心生疑虑。
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杨阿姨通过在迪拜旅游的一位朋友认识了海外一个卖“特别贵重东西”的人,她需要先付25000元的邮费,对方才能发货,把“特别贵重的东西”从海外寄给她。
而这个“特别贵重的东西”是什么?杨阿姨不肯透露。
大堂经理觉得不妙,立马向支行行长魏魏说明情况。魏魏和大堂经理反复劝说,杨阿姨才悄悄告诉他们,这个“特别贵重的东西”是美元。
卖家告诉杨阿姨,美元比较保值,并承诺,美元寄到后,杨阿姨再按照汇率将美元折算的人民币打给卖家就可以。
“这几乎可以肯定是一起电信诈骗。”魏魏严肃地对杨阿姨说。随后,她和大堂经理又给杨阿姨逐一分析整个过程的疑点:
首先,这种邮寄的换汇方式不合法,换汇应该到正规机构。
第二,卖家和杨阿姨通过邮件沟通,没有可查证的身份及联系方式。
第三,杨阿姨在迪拜旅游的朋友的电话打不通。
经过两人的耐心解释,杨阿姨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当时脑子一热,没想那么多,差点上当!幸亏转账前你们多问了一下。”随后,杨阿姨卸载了与卖家联系的邮箱。(罗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