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州频道、新浪网贵州频道、天眼新闻、人民网贵州频道等媒体报道)
熊萍:通宵很正常
10月10日上午8点过,在贵阳金融城某办公楼的12至14层,参加贵州银行新系统建设的员工陆续到岗。
总行科技部的熊萍边走边回复着微信群信息。
“在做云平台性能功能测试,系统已经跑了9个小时。”从2019年初新系统建设前期筹备到后期主导新系统建设的各种系统性能测试,熊萍对于国庆中秋期间在岗并无怨气,“其实双节期间,工作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工作进度和上线倒排工期摆在那里,需要朝前推。”她说。
熊萍介绍,中秋那天,十几个团队都安排了人员在岗。实际上,不只是这个假期。自今年5月份以来,60多个系统需要测试。熊萍和她的同事们每天早上八点多到岗,晚上十一二点走,一周休息一天。有时遇到特殊任务或者系统测试指标不够好,就需要轮流值班。对于他们来说,通宵很正常,“我们队的韩玉洁今早6点才下班。测试达标才能上线,我们不惜任何代价都要确保测试效果!”她说,目前大家都在关心着云平台的测试指标。“如果云平台做成了,今后全行就可以少买一些服务器。”
付大越: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在12楼,总是能听到不同团队的人亲切地喊着“大越”“大越”——90后的付大越是统一支付开发团队的负责人。
作为一名科技岗员工,2016年入行后的每个国庆,付大越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
“中秋、国庆期间常常是人行等监管单位进行支付系统维护、升级的窗口期。作为科技岗员工,节假日期间就可能需要参与系统维护和升级。”他说。
今年国庆期间,付大越所在的开发团队需要配合测试团队进行性能测试工作,他进一步解释,开发团队就像制造工人,把产品做出来;性能测试团队就是质检,他们在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给开发团队。开发团队就根据一线需求,继续改进系统。“这就是一个立足客户体验,不断迭代调优的过程,以满足客户日新月异的个性化需求。“
在银行,技术与业务应用相辅相成。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他认为技术就是业务拓展的基础能力。除了十几个技术沟通微信群外,他还时常在全行各个业务咨询群热情地解答各种生产问题。
2019年初进入新系统建设团队以来,付大越几乎全年连轴转,很累很苦,但也很值得。
“能参与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项目,我感到很荣幸”他说,每当他走进办公室,看到工位上的同事们都在紧张地工作,他就被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包围,马上就能进入工作状态,“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很幸运,我的青春在贵州银行,在这个项目上奋斗。”
林莉莉:这一切辛苦都值得
“你看,比如一个客户要办理开户、要存款、要转账多项业务,现在客户只需要‘一次核查、一次签名’就可以了,而以前需要多次核查,客户也要签多张凭证。工作效率提高了,客户体验度也大大提升。”说起当前建设的核心柜面系统,总行会计结算部的林莉莉立马按着鼠标在柜面测试系统演示起来,“就是要越简单越好,要帮助柜员实现便捷式操作。”
“因为平时大家要同时做测试和培训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培训课件的质量,10月1号到4号,大家放弃了休息时间,在家优化培训课件,还互相打电话沟通心得。因为5号就要开始第一期的培训工作,分支行人员紧张,能抽调人员来参加培训不容易,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学有所得,课件必须干货满满。”林莉莉说,离上线日期越来越近,系统测试、操作培训、投产演练在同步进行,大家都不敢松懈,整个团队的人员都有序参加到各项工作中去。
回望一年多来的“系统建设”之路,她坦言,“难”的时刻很多,但是有同事一起战斗,不管是讨论业务需求,还是论证系统流程,大家都互帮互助,苦中有乐,不觉辛苦。
“我们核心柜面组的每一位同事都在为了同一个目标在战斗,我们项目组的领导,女儿发高烧38度,她匆匆回家看了一眼,又赶回来参加工作;还有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忙,婚期一直推迟,10月4日那天举办了婚礼,又马上赶回来工作;分支行的抽调人员,因项目进度紧张,很多人一个月可能才回家一次,也没办法陪伴家人和孩子。”
“只要新系统上线后能切实提高柜面效率、改善客户体验,我们就觉得这一切辛苦都值得了!”她说。(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