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关于我行 > 媒体关注

紫微之星(三)

新浪网、新浪贵州微生活等媒体报道)

 

熊天平:披星戴月

10月30日凌晨2点多,关闭电脑,暂停业务解答,起身穿过新系统测试大厅走向电梯时,熊天平照常看了一眼墙上的“距离新系统上线还有X天”的字样。他走出大楼,打车回花果园的住处。

“倒计时越来越近,其实已经睡不着了,焦虑。”

当日上午9点,熊天平出现在工位。他负责从技术角度对某项目由业务需求提出到系统设计、开发、测试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每天十几个系统建设沟通群消息不停地在他的电脑屏幕弹出,随时出现的面对面业务、技术沟通和会议,加上还要对14个省市区某平台保证金系统进行维护,他干脆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电脑,以便即刻处理问题。

“忙是好事,有问题也是好事,我更愿意在冲锋前发现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供应商人员、行内技术人员和业务部门人员每天的常态。

如何协调各方、达成共识?

熊天平犹如“转换大师”,成为大家都信赖的“中间人”。

“2018年前,我是个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乙方。2018年后我是贵州银行技术人员,参与过许多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维护工作。”多种经历,让熊天平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业务部门着眼的是流程便捷性,而技术部门需要考虑技术改进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而供应商可能会从现实角度考量成本和收益。我们需要做出全面、多维分析,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供上层决策。”在讨论时,熊天平不停转换身份,不一味否决业务部门的“异想天开”,也不一口拒绝供应商的“同业经验之谈”。

除了游刃有余地转换身份之外,熊天平还需要具备另外一个“转换”能力:将业务需求“翻译”成技术参数。“业务部门的要求往往比较感性,比如希望对公开户快一点。技术部门就需要梳理开户全流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分析,再把步骤用技术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实现有效“转换”?熊天平认为:“就是不停学习,向业务部门学习、向供应商学习。”

编写实施方案、处理业务应答、沟通解决问题……熊天平的工作总是不停歇的节奏。

“所有在这里战斗的人,都有着革命般的友谊。参与这个大项目,与兄弟们共同做成这个大项目,这就是我每天的动力。”一年多的朝夕相处,熊天平和业务部门的同事、供应商团队都已经处成了战友。

“多数时候回家,天都已经黑了。但夜空总有几颗星星是亮着的。我对新系统非常有信心,它就是我心里的那颗星。”他说。

周灿:向阳而生

在新系统测试大厅的一个角落,问起工作的主要内容,看上去内敛的周灿秒变“话痨”,“我做了七八年的小微客户经理,对于信贷系统和核心放款流程都非常熟悉。不过说实话,二者之间联动不方便,前前后后需要好几个部门配合。”

而现在他正在做的新系统就改进了这个流程。过去客户经理录入信息需要10分钟,通过作业中心多人切片录入只需要1分钟,“这种方式一是专职人员双人录入比对可减少差错、优化劳动组合,二是全行一个标准避免了各分支行差异化授信,管理效能得到增强。”

周灿表示,此次系统的改进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将个人消费贷款、住房按揭贷款授信流程标准化,大大解放了分支行人力资源。

能亲自参与改进自己“又爱又恨”的系统,周灿很有成就感。但是对于父亲,他惟有愧疚。

两年前,七十多岁的父亲突然脑溢血,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恢复,只好送到养老院。周末,周灿从住处坐半小时公交车达到养老院,陪父亲聊聊天,“有时就是静静地坐一起,不说话,但是能明显感觉到他很喜悦,他还是很高兴我去看他。”

“以前每周可以去陪他两天,疫情之后系统工期加快,两个月才能去一次。最近快要上线了,所有人都卯足劲做着最后的冲刺,我不能例外。很久没去看他了。”

对于周灿的“不孝”,父亲十分理解,“每次要走了,他都说不必担心他,工作要紧。”周灿笑起来,表示这是父亲对他最大的支持,是他心里的“阳光”。

供应链金融项目组:公心无敌

在新系统建设中,供应链金融项目组专门负责设计、建设、测试供应链金融平台,涵盖应收、预付、存货三大类供应链金融产品,目前这个平台已上线了多个产品。自今年1月中旬一期上线以来,该平台已落地供应链金融业务29亿元,对全行丰富金融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防范金融风险、打造贵州银行供应链金融品牌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负责建设这个平台的团队却是一群平凡而努力的人。

这是个有默契的团队。

这个团队对参加系统建设的人员要求比较高,必须是授信从业经验丰富的人员,项目一期和二期先后分三批从各分行抽调了十几名客户经理,个个可谓精兵强将。但是每家分行都有自己特有的工作方式,来的客户经理几乎都是业务骨干,既有本事又有性格。

队伍是不是不好带?团队负责人纪军摇摇头说,“我们都是90后,大部分都是客户经理岗位,有共同语言、有共同目标,我们的难处都大体相似,面对压力都心照不宣,没有人有特别大的情绪和委屈。管理就是无招胜有招吧——发挥他们的长处、体谅他们的难处。”

除了知人善用,纪军还知心入微,从住宿、出行等方面为组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一天,一个刚来的同事忘了周末也要上班,就睡过头了。到了九点,我还没见到他,电话也打不通,我担心死了,赶忙联系了同行其他人与住宿的酒店联系,上门查看情况,看到他好好的才松了口气。”

这是个有温度的团队。

今年8月份,团队中有两名组员因为个人身体原因和家庭原因临时请假。团队即刻批假,让两名组员安心处理自己家的事情,其他组员加班加点分担二人的工作。

“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怕,团队就是我们的靠山。”组员们说。

这还是个有担当的团队。

7月底以来,眼看上线投产的日期越来越近,任务重、时间紧,供应链金融项目组的成员每天都争取多做一点,好多次都全员加班到十二点以后。

加大对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的扶持,金融机构责无旁贷。而做好这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不仅是全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纪军表示,“现在是新系统上线关键期,为了把系统做好,更好地服务奋斗在一线的业务人员,我们不惧任何困难。”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