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浪贵州微生活等媒体报道)
张金富:学无止境
张金富的桌子上摆了十多本专业书籍。“新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新技术需要学习。作为技术人员,就需要不断地看书自学。”张金富说,这些书,只是他这一年多时间以来,研究的专业书籍的一小部分。不仅如此,作为“紫微工程”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他不仅要自学,更要带领团队进步,“所以学习的压力更大。”
对于张金富来说,学海无涯,新系统建设的动力作“舟”。对于习惯了单体应用开发模式的科技人员来说,分布式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急需科技人员转换思维方式,去探索另外一片蔚蓝的深空。新系统建设初期,对于他和技术团队的大多数人来说,对分布式技术的了解和应用都仅限于基础知识层面,“只知道个概念,没有更深入的应用和实战。”
为了掌握、运用好分布式技术,张金富买了四五本相关书籍。白天工作忙,他只有晚上看。看完了,第二天再找同事讨论。在办公场地,午休的时候,同事们也常常能看到他捧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
读了第一本,就有第二本、第三本……“研究这个技术的过程当中,会发现另一些相关的技术我也需要了解,那么就再去找相关的书来学习。”张金富说,这个过程就像扯线头,“牵住一根线,一扯,能扯出一大串东西来。”
手机上当当、京东等购书APP,也“推波助澜”,“有时候本来只想买一本书,打开APP搜索发现,这本书的相关推荐,还有很多其它的书,再点进去看,‘这本有用,这本也有用,都买了吧’。”
看书学习的过程很累,但是张金富也感受到了乐趣,“这就像一个‘解谜’的过程,你遇到一个难题,书里有线索,通过学习、思考、分析,谜题解开,很过瘾。”他说。
张金富坦言,在“紫微工程”这一年多时间读的书,是过去几年时间读书的总和。“以前没有动力和机会去读这么多书。”他说,新系统建设激发了他的潜力。
正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张金富掌握了许多新技术,并且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了新系统的建设中。“新系统的建设让我们的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升。”他说,以后新系统上线了,在“紫微工程”养成的这个读书学习的习惯他也会继续保持,“不断提升、完善自己。”
冯安元:将“紫微精神”带回到日常工作中
冯安元已经一个月多没回家了。从盘州支行抽调来“紫微工程”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冯安元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最初的阶段一周回一次,然后是一个月两次,到了最后基本上是一个月回一次。”
离家时,他的小儿子刚刚满周岁,他错过了小儿子将近两年的成长时间。
不过,他见证了新系统的诞生,这对于他来说,意义重大。“从宏观来讲,‘紫微工程’是贵州银行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能够参与建设,作为一名贵银人,非常荣幸;从微观来讲,我们是系统的最直接使用者,以前的系统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我深有体会。参加‘紫微工程’,自己动手去改进这些不方便的地方,很有成就感,很开心。”他说。
在“紫微工程”,他是一个小组的负责人,这个小组的工作之一,就是协助技术人员开发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应用,优化了网点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了工作环节,实现了某项业务办理的全程无纸化,同时还能够减少人力成本,极大地节省了一线工作人员的时间,使得他们有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这个子系统已经于去年11月上线,一年多的使用时间里,冯安元经常收到网点同事的反馈,“太方便了。”收到这样的反馈,冯安元感到欣慰和喜悦。
冯安元形容自己在“紫微工程”的工作状态,“像蜜蜂一样,停不下来”。他也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就会拖后腿,影响团队,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沉浸在这种氛围中,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得更积极上进了。”冯安元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紫微精神”传递下去。在他看来,传递“紫微精神”,要靠“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更加专注地工作,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他说。
未来新系统上线后,冯安元认为,工作对于他来说又将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不再只是单纯的使用者,还会从建设者的角度思考系统的使用问题,不断协助改进系统。”他说。
张骏:家庭与系统同成长
张骏说话声音浑厚,脸上时刻带着微笑。作为“紫微工程”中一个小组的负责人,在团队中,他是公认的好脾气。“这么大的项目,参与的部门很多,对于小团队的负责人来说,沟通协调能力尤为重要。”他坦言,在“紫微工程”他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说服别人与你合作”。
而他跨越这个障碍的“法宝”就是换位思考。解决分歧,性格温和的张骏,不愿意争执,甚至不愿意过于激烈地争论。常常争论没有结果,一个人的时候,他也问自己,“是啊,别人为什么要按照你的思路去做?”
进一步分析,他觉得,“大家没有谁是为了一己私利,其实都是想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么我在讨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其他人的角度出发,来解释我提出的观点?”
他发现,这个方法,果然奏效,同样的事情,换一种说法,其他人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以前讨论大半天没有结果的问题,“换一种解题思路”,效率大大提高。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吧。”他总结,在“紫微工程”这么长时间,他变得更加宽容,更愿意去理解别人。
张骏在进入新系统建设项目组的一年零九个月期间,除了参与整个项目之外,也同时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时刻。筹备婚礼的时候,他没有时间去买新郎服装,就穿着行服结的婚。“我们的行服也很好啊,”张骏坐直了身子,扯了扯穿在身上的行服的衣襟,“我看商场里卖的那些西装,就跟我们行服差不多。”对于他来说,穿着行服结婚是一种荣耀和自豪,“身为贵州银行的员工,我穿着贵州银行的行服结婚,挺棒的。”
结婚没多久,妻子就怀孕了,几个月前,他的儿子出生。结婚、生子、参加新系统建设,生活和工作挤在一起,他没有觉得焦头烂额,而把这看成一种幸运,“这是多么宝贵的经历,没有多少人能拥有。”